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初三8班的孫沁怡。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1945年的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我國東三省,此后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36年12月12日,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國共達成一致,停止內戰,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國軍民同仇敵愾,與日軍奮勇抵抗,頑強拼搏。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死傷慘重。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八年的抗戰,終于于1945年8月15日以日軍投降告終。
為了紀念中國軍民抗日的艱辛與勝利的不易,為了銘記歷史,維護和平,9月3日國家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閱兵式的許多畫面都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軍隊行進的整齊劃一,各種新型武器無一不令人贊嘆。軍人們英姿颯爽,昂首闊步的身姿依然歷歷在目,中國軍隊的表現在眾多國家中顯得格外出色耀眼,令人由衷地為之欣喜自豪。令我印象尤深的是這次閱兵式上亮相的許多新型武器,如DF31,空警2000預警機,它們無一不體現著中國追趕世界尖端軍事水平的決心。從過去的小米步槍到現在的軍事強國,中間不知有多少人為之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邁出了多少艱辛卻執著的步伐,才有了今天的成果與輝煌。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和平幸福的,沒有紛飛的戰火,沒有太多生死闊別。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現在所享有的一切,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是多么得難能可貴。這次閱兵式上出席的老兵提醒著我們,中國崛起的過程是多么不易,多么應當被銘記。或許再過個五年十年,許多老兵的滄桑身影就再也見不到了。但是不管過去多少年,這段歷史,這些畫面,應該永遠被我們深深地印刻在腦海里。中國的近代史充滿了屈辱與壓迫,整整14年的抗戰,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抗戰勝利之后,為了中國真正富強起來,又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將自己最寶貴的年華甚至是一輩子都獻給了祖國。即使是今時今日,仍有無數的科研人員置身前線,一干就是幾十年,不怕重重困難阻撓,不怕未知的危險,為了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能有所進步,無怨無悔地付出,不求回報。他們的艱苦奮斗,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他們的偉大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佩與傳承。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在戰爭與和平的面前,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只有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站在一起,并肩作戰,才能守住和平,維護世界的和平。一方面,世界各國的人民來自不同的民族,有著各異的自己為之驕傲的祖國,另一方面,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我們依舊可以心連心,以世界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團結就是力量,各國人民團結起來,這力量也不可估量。
習主席在閱兵式上講話中提到了這次閱兵的主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珍愛和平并不意味著停滯軍事發展,恰恰相反,只有擁有了強有力的軍事力量,才有資格去追求維護和平。落后就意味著挨打,這是歷史給予我們的血的教訓。只有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意識到和平是多么的可貴,才能更好地維護和平,珍愛和平。
回顧過去,也是為了展望和開創未來。在這個時代,科技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從這次的閱兵式上就不難發現,許多新型武器都有賴于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信息技術于發展軍事而言也格外重要。再過十幾年,推動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重任就落到了我們身上。十幾年后聽起來還很遙遠,但若不從現在開始努力,十幾年后我們又何以擔當起這樣的重任?正如張老師在開學第一周升旗儀式上所言,個人發展應與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祖國,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與發展;那么我們,唯有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自己的科學技術添磚加瓦,才能使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
中國相較過去,綜合實力與科技水平已有了很大的飛躍,再不是從前任人欺辱的弱勢小國了。但展望未來,中國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愿我們每個人都能為祖國的長途跋涉貢獻出一小步,積碎步以跋千里。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一天比一天富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