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信仰法治、堅守法治”。
法治就是以法治國,法律是社會的最高規則。我們可以看到,當今世界,那些經濟發達,社會穩定的國家,無一不是法律健全,奉行以法治國。中國法治思想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法家,它源于管仲、子產,大成于韓非。秦國正是以法家思想為基礎,依法治國,富國強兵,才最終統一了中國。法家思想作為先秦百家爭鳴的一種主要派系,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
雖然法治對一個國家如此重要,但同學們可能會覺得法律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不然,法律在各個方面和我們早已息息相關。我們的出行離不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我們的成長離不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的學習離不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我們的健康離不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而這些保障我們正常生活所有法律的基石,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憲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能和憲法相違背。如果說,國家的法律體系是一座大廈,憲法就是這座法律大廈的地基。憲法的性質決定了它既要保持長期穩定,又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治國智慧的結晶,也是國家制度的最頂層設計。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起將每年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并且同時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習近平主席也一再強調,執法司法者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這既是對執法司法者的基本要求,更是對社會全員的要求。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能夠做些什么呢?首先我們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央視《今日說法》欄目曾經有過這樣的案例,16歲的中學生因多次被所謂的學校“老大”勒索,終于老羞成怒,用匕首將其中一人刺死。如果當事人能有基本的法律意識,早點用校規,法律保護自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
其次我們還要自己遵紀守法。我們知道,法律派生于憲法,而我們的校規其實也是法律的延伸和細化,維護憲法的尊嚴,首先就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給大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還有,“信仰法治、堅守法治”,不是只有我們做到就可以了,憲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憲法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我們可以對周圍的人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只有在這些日常的點點滴滴中,中國憲法才會從儀式到內容、從文本到理念,一步一步走近民眾。或許我們當中只有少部分人將來會成為執法司法者,可是我們全員都應成為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社會一員。在我們享有法治帶來的社會成果的同時,我們也要盡堅守法治,弘揚法治的義務。
我國的憲法1954年首次制定,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4日制定的2004年修正版,相比發達國家,憲法在我國的歷史還比較短,法治的普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當我們這一代人成長起來的時候,當“信仰法治、堅守法治”信念已經刻印在我們腦海中的時候,我們將會有一個更加精彩的人生,也將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
讓我們每個人都從現在做起,為了心中那個信念,“信仰法治、堅守法治”。
特別鳴謝:指導老師--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