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臨近年末的一個冬日,我們初二年級以團體為單位,去龍華烈士陵園掃墓上團課。
同學們在緊張學習的空隙,能踏出校園還是有些興奮的,人手一束或白或黃的菊花,散發出一陣陣淡雅的幽香。進了龍華烈士陵園的大門,莊嚴肅穆的氣氛霎時籠罩在周圍,竊竊私語的噪雜聲消失殆盡,只余一隊等候入內的整齊的隊伍和一縷悠長的清香。
站在題有“丹心碧血為人民”的花崗石紀念碑前,看著后面巍峨壯觀的龍華烈士紀念館,耳邊那威嚴深沉的聲音,同學們恍若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在那炮火紛飛的年代,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前赴后繼,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當大家思緒萬千的時候,激昂的國歌更是讓所有人心潮澎湃: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為了建立新中國,為了勞動人民翻身做主人,為了子孫后代能夠生活在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下,為了中華民族的綿延流長,他們毫不猶豫,挺身而出,舍身取義。那一個個消逝在抗日戰爭中的名字,那一幅幅圖片,那一位位長眠于地下的英烈,大家怎能不肅然起敬,怎能不感慨萬千!作為一個將來的團員,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那一刻,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莊嚴的責任,一種前輩傳遞下來的責任。荊老師分享的死于25歲的交大學生穆漢祥的心愿:“我愿化為泥土,讓人們踐踏著走向光明的前方”也成了我們大家的心愿。他的格言更是激勵我們向上的動力:知識就是力量,真才實學是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的基礎。
“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墻外桃花墻里血,一般鮮紅一般紅”,在蒼翠挺拔的松樹旁,那草坪中央巨大的手掌,托起我們堅定信念:我們將會沿著你們的足跡,以自己的努力,為祖國的繁榮,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冬日的午后,空氣清泠而冽,一如我們肅穆的心情。今天我們要上一堂特殊的團課,去龍華烈士陵園祭奠英靈。
踏入大門,沿著一條石砌甬道向前。道兩旁是高挺的青松,茂盛的枝葉筆直地指向天空,即便在嚴冬也依舊蔥蘢。寒風襲過,松濤嗚咽,仿佛在為英烈們的忠魂吟誦著一首不朽的贊歌。我的心潮也隨之起伏、翻涌,細雨飄灑,潤濕了眼角,更點燃了胸中的火焰,激蕩而澎湃。
遠遠望見巨大的花崗巖紀念碑,鐫刻著“丹心碧血為人民”幾個遒勁大字,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莊嚴。我在紀念碑前默默佇立,深深思索,感受著那個時代傳遞出的強音。
“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墻外桃花墻里血,一般鮮艷一般紅。”腳下的這方土地原為刑場,很多仁人志士的鮮血曾經浸染這里,他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為了真理與正義,無懼危難,慨然赴死。歲月漫漫,時光匆匆,很多事情也許漸漸淡忘,很多人也許不再會提及,但英烈們的精神不會被忘卻,將在我們的記憶中凝結成永恒。
轉過紀念碑是無名烈士墓,我們敬獻上鮮花,寄托深深的哀思與崇敬。長明之火跳躍,映紅了潔白的花朵,猶如鮮血的顏色。遠處的草坪中有一只“大手”,這是一只從大地中長出的手,這是一只伸向天空的手。虬勁的肌肉、堅實的骨骼,迸發出鋼鐵般的力量。它托起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千萬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孜孜追求。
今天的這堂團課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寧的年代,可能會覺得這一切都理所當然,甚至有時還會有些許的不滿和牢騷;但其實就在短短的幾十年前,戰爭、動蕩、死亡的威脅就在普通老百姓身邊時刻縈繞,像惡魔一般吞噬著、屠殺著、毀滅著……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唯有更加珍惜、更加努力,方能告慰英烈,無愧忠魂。
17屆3班 楊范馨兒
記龍華烈士陵園團課
周五的下午,天氣灰蒙蒙的,有種陰沉的感覺。剛吃過午飯,我們便坐上了去龍華烈士陵園的校車,每個人都對這團課的第三期活動充滿了期待。
下車的時候,老師就開始給我們發花,我們小心翼翼地接過那或黃或白的菊花,放在手里輕輕轉動著。隊伍一點點往前挪,抬頭一看,眼前是一句巨大的碑文“丹心碧血為人民”署名江澤民,一九九零年十月十五日。那鏗鏘的筆畫似有萬鈞之力,再配上此刻耳畔回響的男低音和曲目,氣氛頓時變得無比肅穆,就連平時熟悉的國際歌和國歌都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全年級幾百名學生就這樣靜靜地站著,全場寂靜的只聽得見鳥叫的聲音,我們低垂著頭,聽著革命先烈的名字,胸膛中忽然升騰起灼熱的敬意。
“這次來,一是緬懷過去的先烈,二是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能為祖國做什么……”儀式結束,荊老師的聲音傳來,空靈而悠遠,讓現場每一個都陷入了沉思。是啊,我們能擁有現在的生活,都是因為革命先烈曾經的付出啊!甚至還有老師,還有更多更多的社會上的人都在為這個社會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許是鮮血與生命,也許是熱情與汗水,我們都在也都需要獻出自己的努力來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
排著隊,我們一個接著一個把菊花放到了無名烈士墓碑前,灰蒙蒙的天空上不時飛過幾只海鷗,現場井然有序,沒有一個人搗亂,就算是平時最調皮的同學,此時也是一樣的凝著臉,一樣的肅穆的神情。
這一次的活動時間很短,卻也讓我們對許多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那優美環境下的無名或者被鐫刻的墓碑也會被瞳孔捕捉,成為心中的一幅畫。
17屆1班 魯佳辰
他在看著我
——記龍華烈士陵園團課
站在意喻獨立、民主的雕塑前,我遲遲邁不開步子。戰士們灼熱的目光仿佛就停留在我身上,讓我的心沉重起來。
他在看著我,不,是看著敵人。戰火紛飛,炮火連天。是什么讓戰友們眼神如此震怒,身邊的同伴一個接一個倒下,人們爆發出了沉悶已久的怒吼。
她在看著我,不,是看向當時的悲壯。泛出淚花,苦苦掙扎,失去朋友和家人。是什么讓戰友們的眼神如此凄涼,人們低吟出了隱忍在心的悲鳴。
他在看著我,不,是望向未來。步履維艱,但心向光明。是什么讓戰友們眼神如此堅定,在戰場上殺出一條血路,為的是中國,為的是人民,為的是如今的我們啊。
12月11日,我們華育初二的莘莘學子來到龍華烈士陵園給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們獻花。國歌響起,全場靜默無聲。各班長代表各班獻上花籃,也表達著我們對烈士的敬意。
為無名烈士獻花,是我們每個學子都要做的。大紀念碑前擺滿了貞潔的菊花,是對逝者崇高的敬仰與感謝。而背后的雕塑更是指明這些英勇奮戰,不博功名的勇者為我們撐起了現在的碧海藍天。很難想象,我們現在踏過的土地曾經有無數勇士在上面浴血奮戰。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上前獻花,雙手持花,深躬下身,莊嚴肅穆地向烈士致敬。
很快就結束了流程,出園的時候,回過頭,又對上了那堅定的眼神。
他在看著我,看著我們,看著希望與明天。我的心中也變得堅定起來,我相信同學們也是一樣。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未來,更是祖國的未來。
要堅定這份信念,堅定這份愛國情懷,要珍惜這塊芳土,珍惜這片來之不易的藍天,要學有所成,努力為國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17屆6班 蘇諸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