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系列訪談的最后一場在新華網舉行,嘉賓就“把推進教育公平作為我國基本教育政策”主題進行了探討。參加訪談的嘉賓有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成員、中央教科所所長袁振國,綱要基礎教育專題組成員、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綱要總體戰略組成員、中國教育報副總編輯翟博,綱要促進教育公平戰略組成員、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霓,綱要促進教育公平戰略組成員、中央教科所全國教學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曾天山。
教育條件差異和資源配置不公帶來了教育發展不均衡
主持人:在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問題,其中教育公平便是一個從政府到個人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在現階段,為什么要把教育公平作為我國的基本教育政策?
袁振國: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我國的基本教育政策。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多優質教育的要求,既是社會和人民群眾的要求,也是國家政策的要求。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很快,但是還存在著不均衡的情況,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在某些方面有擴大的趨勢。在城市反哺農村、工業支持農業的大背景下,強調教育公平同樣重要。這就要加快農村教育發展,加快欠發達地區教育的發展,加大關注弱勢群體。這就是為什么要把教育公平作為我們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當前我國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原因何在?
翟博:教育公平從內涵來說有三個層次:確保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保證教育機會和條件相對公平,保證教育結果的相對公平。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保證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現在,我們需要解決的就是資源配置、教育條件以及教育結果的差異問題。
我國教育條件的差異和資源配置不公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和學生群體之間4個層次的教育發展不公平、不均衡。現在主要是城鄉之間教育差距比較大,特別是農村和城市教育差別相對較大。此外,好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還有一定差距。這些差距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條件決定的,只有經濟和教育發展了,我們才真正有能力解決教育公平問題。
采取切實措施,縮小區域差距,推進教育公平
主持人:國家在整體推進教育公平發展上的思路和目標是什么?
曾天山:具體措施方面,一是同等待遇,比如城鄉辦學條件統一,區域之間達到統一,不同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統一,不同教育類型之間(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等)統一。二是傾斜,在公共資源的配置上,城鄉之間向農村傾斜,區域之間向西部傾斜,不同教育類型之間向職業教育傾斜,群體之間向困難群體傾斜等。三是城市反哺農村,東部要幫助西部,城市要幫助農村,好的學校要幫扶弱的學校,普通教育要給職業教育以支持。四是有選擇性的教育公平,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還要給民辦教育以發展機會。
主持人: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占全國人口數的70%,但很多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弱。在推進城市化建設中,如何縮小城鄉間教育差距、保障農村學生平等的受教育權利?
王定華:這些年農村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成績,但由于城鄉二元結構、農村地區自然條件差等原因,總體上農村教育的落后面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還要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
在辦學條件上,要制定城鄉統一的辦學標準;要統一城市、縣鎮和農村教師的編制標準,就高不就低;加大對農村教師培訓的力度;要繼續推進免費師范生試點,繼續實行中西部農村教師特色崗位計劃,吸引優秀的青年從事教育工作,到西部去、到農村去。還要對農村教育進行課程開發上的指導,使農村課程真正切合學生實際。
主持人:在教育資源分配上,相對于東部地區來說,中西部享有的教育資源較少,如何縮小區域間的差距?
翟博:這幾年,各級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我國區域教育差距在逐步縮小。我設計過一個教育均衡發展指數,實證分析了十年內的教育發展變化,反映出我國區域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一是在資源配置上政府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力度;二是教育對口支援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區域內部縣與縣的對口支援、學校與學校的對口支援等;三是建立統一的中小學辦學標準,大大縮小了區域之間的差距;四是教師資源配置方面,免費師范生政策推進了西部地區教師隊伍建設。
王定華:農村現代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也有利于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的差別,把過去只有城市和發達地區才能享有的優質教育資源送到了農村、送到了中西部。
翟博:國家實施的一系列工程,比如義務教育工程、西部“兩基”攻堅工程、“兩免一補”工程等重大工程,也加快了對西部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
改造薄弱校,關注弱勢群體,進一步推進教育公平
主持人:面對不同學校辦學條件和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如何縮小校際間的差距、保障薄弱學校學生平等的受教育權利?
王定華:首先,要改造薄弱學校,辦好每一所學校。其次,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之間部分教師的合理交流。再其次,促進校際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除了教育思想、管理經驗、辦學理念的幫扶之外,還要合理配置義務教育資源,特別是經費投入要向相對較差的學校傾斜。但是,義務教育的均衡是相對的。均衡發展不是降低質量,而是提高質量;均衡發展不是不要特色,還要鼓勵學校辦出特色;均衡發展也不是齊步走,不是平均主義,允許螺旋上升,不斷向前邁進。
主持人:該怎么解決好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重點學校和示范學校而出現的擇校問題?
袁振國:擇校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立重點學校和重點班,有些地方或者學校變相設立,是不符合國家政策的,需要下大力氣解決。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加大力度支持薄弱學校,改善他們的師資和辦學條件,讓學校發展均衡化。在高中階段也是如此。我們要鼓勵辦出特色,而不是辦出重點。鼓勵學校在高質量的基礎上有辦學思想,教師有教學風格,校長有辦學理念,形成獨特的學校文化。
主持人:如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利?
吳霓: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的權利是推進教育公平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流動人口子女、殘疾兒童、流浪兒童、城市貧困家庭的孩子、學困生等幾類。現在,解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已經基本實現了。但是,第一代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之后難以留在城市,又無法回老家繼續讀書,這個問題要引起重視。另外,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區實施了寄宿制學校工程,很好地解決了農村留守兒童缺少關愛的問題,但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如何完善,師資配備怎么進一步提高等問題,還亟待解決。
目前,全國還有一部分殘疾兒童沒有進入學校,按照規定,每30萬人口的縣市必須設一所特殊學校,目前全國還有35個縣沒有達到,要通過促進完善學校建設、保障師資待遇和教育教學條件來幫助殘疾兒童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