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初二(1)班的劉明昊。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共建綠色家園”
街邊,深巷,公園,操場……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每個角落似乎都能找到綠色的存在。冬青,木槿,側柏,胡楊,在這個陽春三月,它們都在春風中搖曳著,點綴著春光,綻放著它們生命最本真的顏色。
上周六,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也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緣于對綠色家園的摯愛,這兩個日子竟緊緊的聯系到了一起:189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起草了著名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他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的規定,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后因清明節對我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太遲,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前輩們在一個世紀之前都已經意識到珍惜植被、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而現代人卻不甚珍惜那養眼的郁郁蔥蔥:2013年的相關調查顯示,世界森林面積以每年730萬公頃的速度在減少,全球水土流失面積約6000萬平方千米,全球沙漠化面積每年高達600萬公頃,每年全球紙張產、用量已達3.2億噸,如果以每噸紙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樹齡的樹木作原料的話,那么1年就有近13億棵這樣的大樹從地球上消失。
森林植被的重要性無需贅言: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供人和動物呼吸的氧氣。一公頃闊葉林1天可以吸收一噸二氧化碳,釋放出0.73噸氧氣。如果沒有植物,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不僅如此,森林也是多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在防止土地流失、吸收灰塵、調節氣候、滅菌等多種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當代化石燃料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霧霾天氣時常光顧的大環境下,一片綠色,是最好的空氣凈化系統。
意識到綠化重要性的現代人,也越來越多的重視綠化,重視樹木,民間開始有了各種關于植樹的公益機構,單位和學校也開始紛紛組織員工和學生外出植樹。曾經有一個下崗工人,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幾年的光陰種下了36000棵樹。在這幾年里,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目標,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終于,一片茂盛的森林在大地上登場,演繹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偉大角色。也有人說,36000棵,對于個人而言也許龐大,但對于世界,還是如同杯水車薪一樣,不值一提。確實,這個數字尚不及世界上每天減少樹木的一個零頭,但我們更看重的是這種矢志不渝的精神!俗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人的力量固然卑微,但如果集結起了千千萬萬的人做同樣的一件事情,在可見的未來,地球將再次恢復勃勃生機!
植樹種草,對于校園中寒窗苦讀的我們而言,仿佛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來保護林木和植被,比如:愛護樹木、植被,不折損林木;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雙面打印材料,用完的的單面紙張背面可以重復使用;使用再生紙等等。我們是未來的主人,現在從點滴做起,人人盡責,未來的世界就可以多擁有一片綠色。 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為綠色家園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