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是我國傳統緬懷先人的日子。在這清明之際,我們追思,我們紀念,我們感恩,我們學習。因為我們知道,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為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除了那些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雄們之外,其實在我國的建設中,也有這樣的先輩們,堅守在了自己的崗位上。
我們初二年級的四個班,在4月5日有幸參觀了位于閔行的上海航天城。我們了解了我國從一個只能飛8千米高的火箭,到現在的空間站和探月工程之間的艱辛之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錢學森和鄧稼先,他們都放棄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的高薪工作,轉而沖破層層阻礙,回到當時那個落后的新中國,只為了一個信念——不能讓我們的祖國落后受欺辱。
當年的工作人員,在號召之下一進沙漠就是數年,在惡劣的條件之下,冒著核輻射的生命危險,義無反顧地為了我國的火箭技術而奮斗。修建酒泉的鐵路,很多工人由于醫療條件差、環境惡劣,永遠地留在了大漠中!在當時,中國沒有計算機,一切數據都是靠人工的計算!蘇聯的援助又在戛然而止,情況惡劣至極,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了,氫彈爆炸成功了,東方紅通過衛星響徹全國,先輩們為我們今日的富強付出的努力,是值得我們珍惜的。
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我想這樣的精神,也能用在我們復習周之中。
舉個例子。我們華育的學子,在復習方面要“特別能吃苦”,不畏枯燥厭煩,“簡單的事情重復做”。細細品讀一個個具體的得分點,牢牢把握。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老師出題的用意,將課堂知識巧妙運用。在做題方面,要“特別能戰斗”。不要害怕復習,要牢記并善于利用上課講的解題方法,同時不能粗心大意,做到“重復的事情認真做”。在做難題、做大題的時候,要“特別能攻關”。同學們,所謂的壓軸題、大題、難題,其實不外乎是平時知識的融會貫通,要“溫故”才能“知新”,牢牢把握住課堂知識,才能挑戰極限,發揮出潛能來。。在班集體中,要“特別能奉獻”,同學們要合力的互相幫助在合作中相互競爭,通過像課代表講解題目、同學們巧解題目這樣的方法,才能讓整個班集體進步。
同學們,除了在學習生活中要用到載人航天精神,在未來的各個方面我們也需要這種它。大家知道,明天4月12日是什么日子嗎?
55年前的4月12日,東方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尤里·加加林進行了人類第一次太空之旅。
35年前的4月12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發射成功,人類完成了從邁步到踏下的一個過程,正向著那星辰大海邁出第二步。
我有時候會憧憬,2016年的4月12日會是怎么樣的?甚至2026、2036年的4月12日會是怎么樣的?下一個4月12日,是由我們來創造輝煌。這需要我們發揮這種載人航天精神,從現在每時每刻做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希望大家也能在未來的科技領域,創造歷史,報效祖國!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