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預初一班的張藝恬,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尊老敬老,從身邊做起。
明天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為與“長久”的“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個位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在古時候,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登高山、佩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此后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就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猶如一泓清泉,流淌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愛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的佳話;今有毛澤東尊師、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的故事。沒有父母長輩的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他們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他們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我們今天對待老人的言行,也許就是明天作為老人被對待的翻版。將心比心,我們必須做尊老敬老的榜樣,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尊老敬老不只是一句口號,關鍵在于行動。在家里,我們要善于關心體貼老年人,給予他們心靈的溫暖,精神的愉悅。在重陽節那天,向家里的長輩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可以陪他們聊聊天、散散步,也可以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平時,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通電話,也許就能讓他們倍感欣慰和滿足。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多給長輩們一些心理慰藉,讓他們在歡樂祥和中盡享天倫、安度晚年。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要事事處處關愛老年人,向全社會的爺爺奶奶們伸出關愛、扶助之手,使這個社會充滿溫暖。出門坐車,要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排隊買票,讓老年人優先;發現老年人有困難,要及時幫助他們。我們還可以去敬老院,幫助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他們讀讀書,唱唱歌,表演個節目,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整個社會都在關心他們、牽掛他們,讓他們也享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夫孝,德之本也”,讓我們大家用愛心、孝心、細心、耐心,去關心老人!以眼勤、手勤、腿勤、嘴勤,去敬侍老人! 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好風氣!
同學們,重陽節一年只有一天,但是尊老敬老不僅僅是重陽節一天做的事,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社會越發展,文明程度越高,尊老敬老的風氣就應該越濃。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都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尊老敬老,獻出我們的愛心與孝心。在這個金桂飄香,楓林盡染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