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初一(8)班的徐邦杰,今天我發(fā)言的主題是《青春筑夢,我和祖國共奮進》。
習總書記說過:“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的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將這兩個字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今天,9月30日,是我們國家的烈士紀念日。明天,10月1日,是舉國歡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慶祝日。70年是一個偉大民族在歷史歲月中曲折探索的步履,70年是一個民族圖騰在抗爭與振興中生生不息的脈絡。
今年暑假,追尋著革命歲月中的紅色記憶,我們大隊部朱家祺等一行4人來到了老黨員陳毓秀奶奶家中,了解她的革命故事,感受時代精神。陳奶奶來自貧苦農(nóng)村家庭,做過資本主義的小工,吃的是用腳踩過的玉米渣和碎菜葉,住的是低矮得站不起身的破廠房。解放前陳奶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遭受過特務監(jiān)控,上過偽工會的黑名單,親歷了上海解放,參與了新中國的建設,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發(fā)展壯大。
走進陳奶奶的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主人的儉樸。約五十平方米的屋子里,沒有太多現(xiàn)代化電器,只有樸素老舊的木質(zhì)家具。據(jù)陳奶奶說,家里很多家具自結(jié)婚時買來,已經(jīng)連續(xù)使用六十多年了。我們感慨于她用心呵護每一件家具的珍惜善待,更感動于她滲入生活態(tài)度中的節(jié)儉,這就是革命老前輩所始終秉持的艱苦樸素精神。
陳奶奶已經(jīng)96歲了,陪她一同接受我們采訪的是她六十多歲的兒女。看著那張頗為壯觀的全家福,我們好奇,是什么樣的家訓家風,可以繼承下來,滋養(yǎng)一代又一代人呢?陳奶奶拿出詳細的筆記,一條條細致地為我們念來:要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孝敬長輩,在家中一定要對父母叫尊稱;要牢記我們國家領導人的名字;現(xiàn)在的安逸生活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青春和鮮血奮斗換來的,一定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傳承革命精神,牢記艱苦奮斗……愛國,早已和這位老黨員的家風融合在一起。聽著陳奶奶緩慢卻清晰的話語,一個聲音在我們心底響起:革命先烈們?yōu)辄h和國家所作出的奉獻,我們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
陳奶奶還向我們說起了她最為自豪的學習經(jīng)歷,小時沒有讀書機會的她直至解放后二十歲才開始識字,工作之余她每晚在家人睡覺后挑燈夜讀,從語文、數(shù)學兩個學科學起,她不怕起步晚,堅持每晚的“夜課”,用了四年讀完了小學,后來又完成了初中甚至高中的學業(yè)。她用這段故事寄語我們當代學子:要牢記習總書記領導我們強起來,為強大的中國在國際上有作為而努力;要牢記國歌內(nèi)涵,時刻記得為國家而奮斗;要牢記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珍惜好時代,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同學們,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jīng)步入新時代,我們的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速度就是對為這七十年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們最好的告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不需要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讓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就理應成為我們一代青少年學生的責任和擔當。中國5G技術最年輕的核心研發(fā)人員申怡飛、操控光子芯片的超級物理天才沈亦晨、勵志研發(fā)中國民營火箭的“85后”舒暢、登上世界級科刊《自然》的最年輕中國女學者劉明偵和解決世界百年難題的中國天才少年曹原,這五位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杰出年輕人,正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創(chuàng)造著無愧于時代的人生,奏出愛國敬業(yè)的最強音!他們,就是我們這一代少年學子的榜樣!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作為中學生,我們要了解黨史國情,銘記過往歷史,把優(yōu)良傳統(tǒng)薪火相傳;我們要刻苦學習,開拓前行,覽書籍以積累知識,觀世界以開闊胸懷,在自己的領域力爭上游;我們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有德有才、有膽有識的人,帶著歷史的期許和歷史的責任去踐行,去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我們青春逢盛世,愛國正當時,讓我們每位華育學子一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筑夢青春,與祖國共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