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8月31日下午,上海市民辦華育中學2023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在多功能廳隆重舉行。華育中學李英校長,黃立勛書記、杜小東副校長、徐汜副校長、唐軼副校長以及全體師生共同參加了此次典禮。典禮由唐軼副校長主持。
黃立勛書記首先進行主題為“發揮自身優勢,為早日成為創新人才打下基礎”的開學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
歡迎大家重聚華育校園共迎新學期!
走入校園,細心的同學們是否注意到學校新的變化呢?
一樓B區大廳煥然一新,簡約大氣的風格彰顯華育高位辦學的風范,巨幅大理石拼搭的圖案表達了志同道合的同學匯聚華育,也寓意著下有托底,培養學生成人,上不封頂,助力學生成才的育人模式。
一樓科技廳安裝了閃爍著科技光芒的元素周期表智能展示柜,這是華育11屆范方懿等10位在北美工作學習的校友給母校的捐贈,用于支持母校創新人才培養,鼓勵同學們不斷探索科學的高峰。
二樓B區全新通用物理創新實驗室建設完成,可以開展30多個物理實驗,如測定金屬的楊氏模量、觀測氫原子光譜等,覆蓋高中物理競賽復賽基本實驗,并向大學普通物理實驗延伸。給物理愛好的同學提供不斷向上突破的平臺。
四樓B區開放式演奏廳重新設計,高雅和具有儀式感的小舞臺配上獨特的藝術造型,未來期待音樂愛好者現場沉浸式的體驗與感受。
學校的這些新變化就是要為我校全體學生的培養提供更好的支撐與服務。2023學年開始,四個年級均為搖號入學,學校一如既往開展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學校繼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智優生“高進優出”,讓中等生“中進高出”,讓普通生“平進特出”。
在所有華育師生不懈的堅持和持續的奮斗中,我們取得了累累碩果。23屆畢業生中考圓滿收官;2023年中國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華育中學參賽選手有21人獲得一等獎,并以初中身份包攬高一和高二兩個團體第一;華育作為北大夏令營唯一獲邀參賽的初中學校,在今年暑假共有10人參賽,取得一等獎2人,二等獎5人的好成績;在第40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我校選手斬獲2銀1銅,創華育參加NOI信息學奧賽歷史最佳成績;在2023年上海市科普英語競賽中,我校有18位同學分獲一二三等獎,其中5人獲一等獎,獲獎人數全市第一;在8月舉辦的第四屆交大榮昶杯系列賽事中,我校4名選手組隊獲得了數學建模賽道高中組B題一等獎。
豐厚成果的背后,彰顯出的正是華育中學多年矢志不渝地走出了一條在創新人才早期培養上的特色之路和成功之路;也彰顯出這些優秀的同學,在學校良好的育人環境中,勇于發揮自身優勢,拼搏奮斗,將心中的志趣澆灌成令人仰望的參天大樹。
此外,我校廣大學生在繪畫、書法、鋼琴、舞蹈、五子棋、橋牌、佩劍、游泳、籃球、足球、英語辯論、無人機、人工智能挑戰賽、機器人設計等幾十項國家級或省市級活動和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通過歷練,同學們開闊眼界、發展興趣,五育并舉。
在今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拔尖創新人才高質量培養應始于初中。在初中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發現、識別并系統培養人才苗子,挖掘每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并最終建構一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并與高中、大學貫通培養的完整教育鏈。華育中學,恰恰是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一片沃土。在這里,同學們既能享受到學校給大家提供的先進的硬件設施和資源支持,又有身邊優秀的創新人才為榜樣共同進步。因此,我對同學們有三點希望:
1 、希望同學們具有家國情懷,做國家需要與個性發展相統一的創新人才。
家國情懷是指對自己的家庭、國家和民族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家國情懷體現在社會責任心上,每一位學子都有責任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家國情懷體現在使命感上,要背負當代青年的使命,努力實現個人發展與國家進步相統一;家國情懷體現在價值觀和行為習慣上,要形成正確而積極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同學們,家國情懷的培養不僅是為了讓你們有一種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為你們指明發展方向,將來成為服務于國家的人才。華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又要關注國家的發展需求,因此,學校鼓勵每一位學生高質量地學習,就是培養人人都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所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創新實驗室項目參與,就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創造性人才;鼓勵有強潛能學生專注于各學科的深度學習,就是培養國家所需要的能解決“卡脖子”科技關鍵領域的領軍人才。只有在每個人的個性發展和國家需求相統一的基礎上,才能識別人才、發展人才、成就人才。
2 、希望同學們具有堅韌的意志品質,做不斷有飛躍期的創新人才。
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智力的高低,而取決于是否具有堅韌的意志品質。具有堅韌意志品質同學一定包含了以下特征: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愿意接受挑戰,有自我激勵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從成才的更高維度來看,具有堅韌意志品質同學更有機會形成飛躍期,并不斷通過飛躍期對自己進行知識迭代和更新。
這里指的飛躍期,是指同學們在學習領域中的平穩期之后經歷的快速發展和突破的時期。在飛躍期,一個人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都更為突出,需要更加堅韌的意志品質去克服困難和追求目標。飛躍期可以給同學們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而通過展示的機會,增強了信心,可以形成更高層面的飛躍期。因此,不斷形成飛躍期是同學們成才的必然經歷。
3 、希望同學們始終保持好奇心,做具有科學家精神的創新
青少年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緊密相連,在一定的條件下,好奇心能轉變為問題意識,提升探究能力,驅使自己去思考和探究感興趣的領域。學校教育中,呵護著同學們好奇心的同時,也在校內形成了培養科學家精神的土壤。什么是科學家精神?我認為就是在科學的研究中,追求真理、敢為人先;就是追求卓越不安于現狀,就是敢于挑戰新的未知,實現“從0到1”的突破。
華育持續多年進行創新實驗室建設,提供了多平臺、跨學科的創新實驗課程,無論是學校前期建設的微生物、電子工程等16個創新實驗室、特聘教授講座,還是新建設的通用物理實驗室和元素周期表智能柜,就是創造一個個自由、開放的空間環境,希望同學們通過進入實驗室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我想這就是校內科學家精神培養的土壤。古往今來,許多成就斐然的科學家,他們的事業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時的興趣,最終開拓出成功的路徑。相信我們現在播下好奇心的種子,埋藏于人才培養的土壤里,定會鼓舞著明天的科學家。
最后,祝同學們新學期發揮自身優勢,在屬于自己的賽道上跑出更美的風采,謝謝大家。
聆聽完黃書記熱情振奮的發言,學生代表們也紛紛對新學期進行了展望。
預初新生陳嘉綺同學分享了自己對于華育生活的期待,她提到在這里,既能在專精學科學習的同時增長見識,又能在深度挖掘特長的同時參與各類豐富的社團活動,還能在暢游書海的同時享受美麗的校園,這些都讓她對新生活滿懷憧憬。她也提到,未來的生活中受挫或許會成為常態,但只要能夠平靜地應對挫折,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是只看橫向比較,而是應該緊緊跟隨老師的要求,嚴格落實每一個優秀的習慣,修正自己每一處不足之處,以勤勞澆灌夢想,用努力滋潤理想。
初一年級邱品媛同學分享了班級成為先進班的經驗:正如班級名“晨曦中隊”一樣,班級所有同學們都懷著熾熱的期待和理想,擁有不朽的活力和熱情,在堅守自我與彼此包容中勉勵而行,在預初一年的日常學習和活動比賽中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班級口號“志存高遠,勤勉篤行”更是班級的精魄所在,也是每個同學共同奮斗的目標。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每位同學都寫下了階段性的學習目標,不斷用它來鞭策自己向前,并用實際行動在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中落實每一項努力。
初二年級胡曦月同學同樣分享了班級連續三次被評為先進班的感想:李校長曾說過:“選擇華育就是為了選擇優秀”,因此,使自己變得優秀,并帶動一群人一起優秀,成為班級全體師生的共同追求和目標。胡曦月同學認為,優秀的集體離不開每個人的奮斗和努力,集體的力量不是“我”與“我”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聚變和升華。優秀的集體帶動每個人成長成才,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才能走更遠。每個人的奮斗和努力鑄就了優秀的集體,而集體的優秀又進一步滋養了其中的每一個人。優秀的集體應該永不止步。
初三年級的張仕霖同學飽含深情地回首了過去三年在華育自己和班級的成長之路、蛻變之路、探索之路。他提到,華育豐富的活動、社團、講座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鍛煉能力,面對學習成績的起伏也逐漸能夠調整和改善。華育讓他明白了,成長的道路上不應該僅僅只是學習,還應該有拼搏,勇敢和堅持。而班級活動的開展更增加了所有同學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大家經過不斷磨合、不斷蛻變,變得更加團結,榮獲了“上海市紅領巾獎章集體四星章”的榮譽和“全國紅領巾中隊”的稱號。
開學典禮上徐汜副校長宣讀了2022學年第二學期先進班、文明班評比結果。獲得先進班稱號的班級分別是2026屆5班、2026屆7班、2025屆2班、2025屆7班、2025屆8班、2024屆4班、2024屆7班、2024屆8班、2023屆6班、2023屆8班,李英校長為先進班獲獎班級授牌。
秋高氣爽的時節,嶄新的學期在華育學子的眼前徐徐鋪開,相信在學校創新人才早期培育的風帆引領之下,他們一定會凝聚集體力量,走向通往勝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