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簡單來說,準備無疑就是給自己平日的積累與沉淀一個抒發以及展現的機會。所以,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長時間的閱讀以及對身邊小事的觀察,需要懷著一顆“蠢蠢欲動”的心,不拘泥于別人看到的一方世界,去開拓,去發現,去感動。
其實這是一次對于那些被“考場作文”禁錮了太久的同學們的釋放,不是為應試而寫,講究什么模式,對上什么套路;也不是人云亦云,表現出令人生厭的大話、假話、空話、漂亮話,迎合潮流。這些作文,不管是什么題目,都直抒胸臆,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流露出敏銳的眼光、真實的思想和自然的情感。
所以,我認為,真正的準備,就在平日。
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見解永遠都是你最好的素材。或喜或悲,那都是自己最貼切的經歷,遠勝過空泛的虛造。望見一片葉子,你是否會想起秋日萬物的嘆息與蕭瑟?看見父母的一個背影,你是否會燃起如朱自清《父親》一文中那般細膩的哀嘆?能夠如此在閱讀與觀察中得到啟示,又聯系生活經歷去品味,就會漸漸懂得什么是細節,并有創新意識地去捕捉和描敘細節了。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不要畏懼作文,也不要否認自己的目光,只要擁有一支自在縱情的筆,再附上一滴思想的墨水,你就能成功。
(作者榮獲外研社杯作文競賽市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