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行為規范 做文明學生
17屆3班 屈祺苒
9月22日中午十二點三十分,我校預初年級的學生再一次來到了多功能廳。我們將在這里參加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關于新生教育的講座。
年級組長黃老師坐在演講臺上,等待著我們這批學生,待我們都入座了,他就拿起話筒,開始發言。老師先給我們看了兩張圖片。一張是臺灣的一處小吃街,雖是一條“美食街”,地面卻格外干凈,甚至可以說是一塵不染;而另一張則是某公園的一角,棕色的木制長凳上隨意地散布著各種飲料瓶,凳下也是雜亂無章,完全顯示不出公園該有的整潔。看完了這兩張圖片,大家都陷入了沉默。黃老師則指出了一點:如果你身在第一張圖片中的小吃街,你是不敢丟垃圾的;而如果你身在第二張圖片中的公園,你就會變得很隨意。接著,他又給我們看了另外一張圖片。那張圖片采用了詼諧的畫風,圖上畫著幾個人們,有老爺爺老奶奶,也有向我們這樣大的孩童。他們大搖大擺地橫穿了整個橫道線,對身后鳴著笛的汽車視而不見。“湊足了一群人就走!”在圖的一角,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中國式過馬路。看了這張圖,同學們有的小聲地議論了起來,有的卻臉紅了。
接著,黃老師又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2012年6月8日,發生了一起“高考遲到事件”。一個高考生,在高考時遲到了兩分鐘。他的媽媽跪在地上求情,卻仍被擋在了考場外。這就是行為規范對人們的重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人都是平等的。行為規范是一種修養,而當你不遵從它時,它便會轉眼便為殘酷的刀刃。
最后,老師點名表揚了幾名同學,也批評了一些不好的現象。我相信,同學們會將積極,勤奮,守紀的那一面當作自己的奮斗目標。遵守行為規范,爭做文明學生。明天,我們會更好!
新的學校,新的規范
——記預初年級大會
17屆3班 楊范馨兒
周日中午12點半,預初年級開展了一次年級大會。這次的主題還是關于行為規范。在軍訓期間,學校就已經為預初年級召開過一次關于這方面的講座。然而,軍訓時的我們還是一群剛剛踏入華育校門的新生,如今我們已在華育待了三個星期了,對行為規范的要求自然比以前要有所提升。
“為什么人們能在圖書館里保持安靜,卻可以在菜場里大聲喧嘩呢?”講座一開始,黃老師就拋出了這個問題。接著,黃老師給我們看了許多圖片:到處都是垃圾的公園和臺灣干凈的小吃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典型的“中國式過馬路”等等,這些或好或壞的行為規范引發了同學們的深思,原先那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也漸漸變得復雜起來。
看著同學們疑惑又略帶焦急的目光,黃老師卻不急于公布那個問題的答案,而是講了許多校園里表現出的一些良好的行為:勞動委員積極參與值日工作;班委協助老師管理班級;同學主動關閉電扇、電燈……當然,也有些不怎么好的,像在自習課上打鬧,在教學樓內用手機玩游戲,考試時不及時停筆等。好的行為大家要學習,不好的要改正,這樣才能樹立起良好的學風。
最后,黃老師才公布了那個問題的答案:“每個人的行為都在影響著你周圍的環境,華育的未來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