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他們是最聰明的”。
——題記
雖然,最后他們彼此贈送的禮物已經派不上什么用場,但卻得到了世間最美好、最真誠的東西——來自對方最真摯、最無私的愛!因為他們知道對方是傾其所有,用真誠的心才換來了這份寶貴的禮物,他們就是麥琪——賢人。
相信大家對歐•亨利小說的幽默詼諧和他那“歐•亨利式的結尾”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再也熟悉不過了,其實細讀,會發現那溫暖也在字里行間蕩漾,就如他的代表作《麥琪的禮物》。
小說的主人公德拉和她的丈夫吉姆是一對貧窮的夫妻,他們都擁有一件各自引以為榮的東西——德拉有一頭長達膝蓋的褐色長發,而吉姆則擁有一塊他祖上傳下來的傳家寶——金表。圣誕節前夜,德拉因為沒錢,迫不得已賣掉了褐色長發,為吉姆買了根配懷表的銀鏈;而吉姆則賣掉了金表,為德拉買了一套梳子。即使結局令兩人以及我們出乎意料,但他們依舊互相安慰。短短的略帶辛酸的故事讓我每每回味,都會從心里泛起那絲絲淡淡的溫暖。
讀罷小說,思緒也不禁回到了從前。
一年級的時候,我的視力被查出只有0.6和0.8。有天晚上醒來喝水,只看見一盞燈泛著昏暗但令人溫暖的光,燈下的人影有些疲倦,有些佝僂,時不時揉揉眼睛,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是媽媽嗎?她與手中的經絡穴位圖似乎成了朋友,對我這位外人的介入毫無察覺,她費盡心思認真研究。不知這對好友交談了多少個夜晚,一套自編眼保健操出爐了。媽媽開始每天給我按摩。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她一天都不曾放棄過。看著媽媽疲憊的身軀,爸爸有時會感慨地說:“你辛苦不辛苦呀,少做兩天沒關系,早點休息吧!”媽媽卻說:“中醫講究的就是持之以恒。” 四年過去了,有誰敢相信,臨小學畢業我的視力竟然上升到了1.0和1.2。
又有一年冬天出奇的冷,我和媽媽被邀請到外婆家做客。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一股寒風吹來,沒戴手套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手也似被冰刀割過得疼。心有靈犀的媽媽似乎感同身受,脫下手套遞給了我:“寶貝,別著涼了。”還未等我回應,她早已轉過身,像英勇的戰士那樣更加抖擻地騎著她那輛舊得嘎吱作響的“寶馬”,與刺骨的寒風戰斗,她龜裂的雙手即是這場戰爭最有力的證據。不知是手套捂暖了我的手,還是天空放晴陽光照在身上,或是臉頰上兩行熱淚,又或許是些不明顯但一定存在的事物,使我身上涌上一股暖流……回想起平時媽媽給予我的點點滴滴,此刻便再也無需尋找更多的理由——媽媽的愛能在嚴冬的寒風中默默地溫暖著女兒的心。
正像以前有篇美文說的那樣:“愛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堂華屋,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平凡的愛也一樣感動人心。愛是下雨天,爸爸把雨衣披在我身上,而他自己卻淋成了落湯雞;愛是膽怯時,老師緊握著我的那雙溫暖的手;愛是感動時,伙伴給予我的那真誠的擁抱;愛是轉身時,媽媽反復的叮嚀;愛是早晨起床時,床頭那疊得整整齊齊的干凈衣裳……
指導老師:畢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