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育中學實驗樓寬大的門廳,左側墻上大寫著16個字:“愛國尚禮、厚德重道、勤學博采、務實創新”。每個華育學生都知道這是華育的校訓,它凝聚了華育的辦學理念,體現了華育的價值文化,表達了華育的理想追求。這一校訓見證了華育的過往歲月,并指引現在的華育不斷走向成功,也必定為華育的未來帶來輝煌。
這16個字的校訓,相信不少學生都能背誦,但估計不是每個同學都理解它的含義。這16個字的前半段,愛國尚禮、厚德重道,是講做人的道理,欲成才,先成人,教書育人,德育為先,這是是華育辦學的基石。后八個字是講讀書,努力學習各家之長,腳踏實地但不因循守舊,為每個學生最終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打下知識的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勤學博采,務實創新八個字的含義。
在這次開學典禮上,我重點為同學們解讀一下這個校訓的前半段。
前半段中的前四個字愛國尚禮,很容易理解。國家是每個公民的基本屬性,不管你在地球的哪個地方,無法改變的是你炎黃子孫的特征。愛國是我們源于根子里、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就象愛我們的母親。尚禮,是崇尚禮儀之意。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傳統的核心價值,幾千年來引導著華夏文明燦爛于全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每個中國人一切其他價值的理由和依據,而禮正是這一核心價值的中心內涵。
厚德重道這四個字較難理解,厚、重是兩個動詞,深厚、厚待,看重、重視。厚德重道說的是對道的敬畏和對德的尊重。先秦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的第五十一章有這樣一段文字:“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它的通俗解釋是說世間萬物無不遵循一定的道理而生,又受到良好的德行的呵護和畜養,于是萬物得以成形,這樣勢必會順利成長,因此,世間萬物都以道為尊,以德為貴。道,指大道理,是指普世間共同遵守的道理。道無形,德載之,德是道的載體。用于人倫,指人的本性、品德、德行。如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說,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劉禹錫自夸自己的品德好,說這是一間簡陋的房子,但是因為我的好品德,才使這間房子很有名。
后人把道和德拼在一起,成為一個詞組,并賦于道德更廣泛的涵義。華育中學校訓中道德兩字的含義主要強調師生的素質素養,師生的行為規范,要求師生按“道”行事,待人以“德”。我們的德育教育目標是希望形成一種普遍化的,為每個師生所接受的,也能夠獲得家長認同的道德規范和標準。
第一個層面是道德的底線,就是守紀律、講規矩。每個跨進華育中學的學生,都會拿到一本華育的學生手冊,小冊子中有各種各樣的規定、規則、要求和紀律:例如如何上課、作業格式、考試要求等都有明文規定;住宿、吃飯、走路、乘車這種生活小事也有一定規矩;各個專用教室、實驗室、圖書館、機房都有使用規則;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有指導意見;愛護公物,保護環境更有嚴格的要求;等等。遵守這些規定、規則、規矩是每個華育師生的道德底線,一旦違反,就會受到批評和懲戒。我們希望這些紀律能內化為每個師生的自覺行動。
然而,總有一些學生在自覺和不自覺之間去觸犯這條道德的底線。例如上學期,因為違紀受到處分的學生就有好幾個,有的是因為打架,有的是因為行為不當,如拿刀子威脅他人,有的是欺侮弱小,有的是考試作弊,有的是破壞公物。至于受到批評的就更多了,如不遵守紀律,影響環境衛生等。作為孩子,世界觀沒有成熟,犯錯誤自然是難免的。我只希望各種違紀違規的現象會越來越少,各種紀律、規則,包括倫理觀念能真正成為每個師生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需求,那么華育的德育教育就實現了第一個目標。
華育德育的第二個層面,就是禮,也是華育校訓中的核心內容。我們校訓中的禮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其一是尊重,認真傾聽、待人以禮、尊敬師長、友愛同伴等等。其二是自律,談吐舉止、守時守信、陽光大氣、善良正真等等。禮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對方的尊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范;禮是一個人的自我修養,是一種素質,是華育學生必備的品格。禮是每個華育師生和諧發展的基本要素,是每個師生贏得別人尊重,為社會所接受的基本品質,是我們良好生命個體的一個基本特征。
許多到華育參觀的老師常常會得到我們學生發自心底的真誠的問候:“老師好”。有很多外校的老師跟我說起過這聲老師好,他們都說,你們學生的素質真好。這一聲老師好,體現了你作為一個學生的修養和素質,這一聲老師好提升了華育的形象和聲望,這一聲老師好也為你贏來贊許的目光和關懷的微笑。
華育德育的第三個層面是愛,這是道德中的高層次的素質和素養,這一層面的道德首先是感恩。作為一個學生,應該常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不僅愛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也愛那些偶然幫助過我們的人。所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每到教師節,成群的學生從四面八方來到華育看望他們的老師,這是華育學生愛心的表現。
愛的更高境界是在別人需要的時間看到自己的責任。用愛因斯坦的話說: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雷鋒也說,人活著,就是為了別人活得更美好。這種愛,是一種境界。上學期,我們有個老師因為骨折,行動不便,但這個老師堅持上課上班。但是她的來回通行、飲食方便、上下班接送,都需要別人幫助。我們另一個老師主動承擔了這個任務,不管刮風下雨,不管自己課多課少,兩個多月里始終堅持做好這份份外工作,使那位骨折的老師能順利的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我覺得這就是愛,這就是華育德育的目標。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時,你去幫助了他,你會感到這是一種真實的、主體性的需求,你不去幫助,你會感到自責,內疚和不安,這樣的人是一個高尚的人。
華育的校訓中的厚德重道中的道德,是華育中學德育教育的高度概括,中心是禮是修養,它包括了三個層面的內容:道德底線的紀律和規矩、道德基準的禮儀和尊重,道德目標的感恩和愛心。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段富有詩意的話,以結束今天的演講:
“道德不是一段咒語,而是一首歌;道德不是一堵墻,而是一道臺階。如果它是一塊布,不是用來遮丑,而是用來顯美;如果它是一條繩索,不是用來束縛,而是用來攀登。如果是目標,就讓我們輕裝上陣去奔向他,如果是工具,就然我們輕松自如地去使用它。這樣才是道德的。“
謝謝!
(2011年2月14日開學典禮上的演講稿)